遇見
在剝蝕的古殿琉璃、散落的玉砌雕欄、蒼幽的祭壇老柏樹下我遇見了他,遇見了獨坐看葉子涮唰啦啦落下的他——史鐵生。
——題記
初遇他時,他脾氣暴躁,不愛出門,只想看葉子落下,我不能理解他。但仍然能夠依稀看到,他望著菊花微笑的影子,也許是在怨他從前不夠珍惜,可是這又有幾人能懂?
后來,我遇見了他獨自在地壇中暢游的身影。他文字中的地壇,沒有張愛玲直抵人心的冷艷繁華;沒有劉湛秋沁人心脾的柔美嬌媚。但是,卻無形中有一種洗盡鉛華的質(zhì)樸,情感的波瀾在一張一弛間直達(dá)我的內(nèi)心深處?!皥@墻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溜蔭涼,我把輪椅開進(jìn)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我與地壇》中他以親身經(jīng)歷向我們娓娓講述了他對生命的探索與感悟和對默默付出的母親的追憶和懷念。
他為雙腿殘疾而對生活自暴自棄,喪失信心,日漸消沉。誰又能讀懂他的苦楚?為了逃避現(xiàn)實他選擇了地壇,在他選擇地壇的同時,地壇也在冥冥之中選擇了他?!八繒r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dāng)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痹谂c地壇的對話中,他體悟到了自然的偉大和生與死的永恒,也體悟到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最后,他選擇了“好好兒活”。
看透生死的他,少了對死亡的畏懼,多了對生活的坦然,他用殘缺的身體和經(jīng)歷的苦難涅槃出明朗與歡樂、睿智與豁達(dá),照亮了世人幽暗的內(nèi)心,也照亮了我懵懂的少年時光,于是,我漸漸地懂他的心了!
最后,我在合歡樹下,又遇見了他。他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母愛之歌,曲中的愛如行云流水般演繹,叩擊著每一個人的心。他讓我看到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他寫的就是每一個母親,每一個愿意為了孩子付出自己一切乃至生命的母親。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睆那暗膮挓┑胶髞淼暮蠡谂c追思,每一句都是他對母親的感恩和懷念。嵌入內(nèi)疚的深情,如涓涓細(xì)流流淌在他細(xì)膩的心間,也徜徉在我們每個讀者的心間,生出希望的花。
如果他能和母親再一起看一次菊花,也許就無悔了。菊花爛漫,合歡花頑強(qiáng),只要細(xì)細(xì)讀他的文字,慢慢品他字里行間的意蘊,就真的能懂得他的心!
在塵埃埋沒的時間里,在燃燒著爬上山巔的朝暉中,感謝遇見了深沉含蓄、睿智樂觀、直面挫折、永不退縮的他。
——后記